辣椒疫病防治:
1、選用耐病及耐澇品種。
2、施用酵菌素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shù)。
3、采用高畦或起壟種植,合理密植,雨后及時排水,防止?jié)駳鉁簟?/span>
4、與豆科、十字花科、禾本科進行3年以上輪作,茄科不宜連作。
5、雨季來臨前及時噴灑0.5%氨基寡糖(施特靈)水劑3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800倍液、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發(fā)病高峰期噴灑72%錳鋅霜脲(克露、克霜氰)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錳鋅乙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雙霉威(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8%波錳鋅(科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基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呋酰錳鋅(百德富)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9%錳鋅烯酰(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6、也可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灌根,隔7—10天1次,病情嚴重時可縮短至5天,連續(xù)防治3?4次。
7、貯運或進入市場后要注意通風(fēng)、降溫、排濕。
辣椒猝倒病防治:
1、因地制宜選擇優(yōu)良品種。
2、育苗時要嚴格選擇營養(yǎng)土,選用無病新土、塘土或稻田土,不要用帶菌的舊苗床土、菜園土或庭院里的土育苗。
3、出苗后發(fā)病的可噴灑80%多福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錳鋅霜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辣椒白星病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2、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及磷鉀肥;噴灑云大-120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3000倍液或多效好4000倍液,增強寄主抗病力。
3、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毀。
4、發(fā)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達科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0%噻菌銅(龍克菌)懸浮劑5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80%代森錳鋅(新萬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百硫懸浮劑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辣椒白絹病防治:
1、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集中深埋或燒毀,條件允許的可進行深耕,把病菌翻入土層深處。
2、發(fā)病重的田塊,可實行水旱輪作,也可與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
3、提倡施用酵菌素漚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機復(fù)合肥,發(fā)病重的田塊,每667㎡施石灰100-150kg,把土壤酸堿度調(diào)到中性。
4、座果后用草圈等物把果墊起來,避免與土壤接觸。
5、高溫多雨的夏季澆水后曬田,7天后再曬1次,也可在深灌后覆蓋地膜曬20-30天。
6、發(fā)病初期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可濕性粉劑1份,對細土100-200份,撒在病部根莖處,防效明顯。必要時也可噴灑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7、利用木霉菌防治白絹病。用培養(yǎng)好的木霉0.4—0.45kg加50kg細土,混勻后撒覆在病株基部,每667㎡1kg能有效地控制該病發(fā)展。
辣椒葉枯病防治:
1、采收后徹底清除病殘體株及落葉,集中燒毀。
2、與其他蔬菜實行隔年輪作。
3、發(fā)病初期噴灑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多硫(滅病威)懸浮劑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多霉威(多菌靈加萬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8%波錳鋅(科博)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辣椒褐斑病防治:
1、選擇地勢高燥地塊,施足酵菌素漚制的堆肥或有機活性肥,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抗病力。
2、與非茄果類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3、采用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通風(fēng),雨后及時排水,嚴禁大水漫灌。
4、座果后及時摘除殘花病果,集中深埋或銷毀。
5、開花至幼果期開始噴灑69%錳鋅烯酰(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菌靈鹽酸鹽(防霉寶)可溶性粉劑800倍液,每667㎡噴對好的藥液70-75L,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施用甲霜靈錳鋅的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
辣椒黃萎病防治:
1、選育抗病品種,生產(chǎn)上單用從辣椒上分離到得辣椒菌株測定品種抗病性,有時不能全面反映其抗病性,應(yīng)該同時選用從各種植物如棉花、茄子等上分離的對辣椒致病力不同的菌株,才能準確地測定出其對辣椒黃萎病的抗病性。
2、辣椒黃萎病是典型土傳病害,應(yīng)與禾本科實行4年以上的輪作,有條件的實行水旱輪作。
3、提倡使用酵菌素漚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機復(fù)合肥。苗期或定植前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
4、苗床或定植田間棉隆處理土壤。每㎡用40%棉隆10—15g與15kg過篩細干土充分拌勻,灑在畦面上,后耙入土中,深約15cm,拌后耙平澆水,覆地膜,使其發(fā)揮熏蒸作用,隔10天后播種或分苗,否則會產(chǎn)生藥害。
5、定植田每667㎡用50%多菌靈2kg進行土壤消毒。
6、適時定植。10cm深處地溫15℃以上開始定植,最好鋪光解地膜,避免用過冷井水澆灌;選擇晴天合理澆灌,注意提高地溫,生長期間宜勤澆小水,保持地面濕潤;采收后,開始追肥或噴施促豐寶、惠滿豐、愛多收等,如用噴施寶每毫升對水12L,3%過磷酸鈣也可。
7、及時治療。發(fā)病初期澆灌10%治萎靈水劑300倍液或50%多菌靈磺酸鹽(溶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50%溴氯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80%多福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株灌對好的藥液0.5L或用12.5%增效多菌靈濃可溶劑200—300倍液,每株澆灌100ml。
辣椒白粉病防治:
1、選用抗白粉病品種。
2、收貨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3、提倡施用酵菌素漚制的堆肥或有機活性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shù),加強管理,提高抗病力。
4、發(fā)病初期噴灑2%武夷菌素200倍液或62.25%腈菌唑·代森錳鋅(仙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10%豆角寶每支對水10-15kg、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300-4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30%氟菌唑(特富靈)可濕性粉1000-15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25%丙環(huán)唑(敵力脫)乳油1500倍液、40%福星乳油5000倍液。
辣椒炭疽病防治:
1、與非茄果類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腐熟有機肥,提倡施用酵菌素漚制的堆肥和生物有機復(fù)合肥;采用高畦或起垅栽培,及時插桿架果,可減輕發(fā)病。
2、從無病果上采種。
3、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25%溴菌腈(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鹽(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5%咪鮮胺(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78%波錳鋅(科博)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
4、棚室保護地可選用8%克炭靈粉塵劑,每667m2 。1kg
苗期灰霉病的防治:
冬春大棚育苗要特別注意該病的發(fā)生
1、選用中抗灰霉病的品種.
2、加強苗期管理,冬春大棚要注意通風(fēng),澆水安排在晴天上午進行,適當(dāng)控制
澆水量,切忌澆水過量。
3、發(fā)現(xiàn)病苗及時挖出減少菌源,并及時噴灑3%多抗菌素(多氧清)水劑800倍液,棚內(nèi)濕度過高時可改用15%腐霉利煙劑,每667㎡200g,或5%滅克粉塵劑,每667㎡0.8kg,間隔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對上述殺菌劑產(chǎn)生抗藥性的地區(qū)可改用65%甲硫霉威(甲霉靈)可濕粉1000倍液或50%多霉威(多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嘧霉胺(施佳樂)懸浮劑1200倍液、50%福異菌(滅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30%異菌脲環(huán)己鋅(灰斑王)乳油900倍液、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辣椒病毒?。?span>BtCTV)防治:
1、在帶毒的甜菜葉蟬等昆蟲向辣椒田遷飛之前徹底鏟除雜草并噴殺蟲劑滅蟲。
2、栽培辣椒應(yīng)與甜菜保持較遠的距離。
3、可試用7.5%菌毒嗎啉胍(克毒靈)水劑600倍液或20%嗎啉胍乙銅(病毒速殺)可濕性粉劑600倍液、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31%嗎啉胍三氮唑核苷(病毒康)可溶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2—3次。
辣椒CaMV花葉病防治:
1、選用抗病毒病品種。
2、適時播種,培育壯苗。要求秧苗株型矮壯,第一分杈具花蕾時定植。
3、種子用10%磷酸三鈉侵種20—30分鐘后洗凈催芽,在分苗、定植前,或花期分別噴灑0.1%-0.2%硫酸鋅。
4、利用保護地設(shè)施,于終霜前20-25天定植,或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栽培,促其早栽、早結(jié)果,進入病毒盛發(fā)期辣椒已花果滿枝,根系發(fā)達,植株老健,抗病能力強。
5、采用配方施肥技術(shù),施足基肥,勤澆水。尤其采收期需勤施肥、澆水。
6、提倡采用防蟲網(wǎng)治傳毒蚜蟲。也可與高粱、玉米等高桿作物間作,減輕病毒病發(fā)生。
7、噴灑0.5%OS-施特靈(殼聚糖)水劑500倍液或3.85病毒必克水乳劑500倍液、2%寧南霉素(菌克毒克)水劑500倍液、0.05%核苷酸水劑500倍液、7.5%菌毒嗎啉胍(克毒靈)水劑700倍液或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病毒寧水溶性粉劑500倍液、NS-83增抗劑100倍液、31%嗎啉胍三氮唑核苷(病毒康)可溶性粉劑700倍液、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200—300倍液,此外也可用弱毒疫苗N14、衛(wèi)星核糖核酸(即衛(wèi)星病毒)S52。
辣椒枯頂病毒病、苜?;ㄈ~病毒病防治:
參見辣椒CaMV花葉病防治方法。
辣椒黃化條斑病毒病防治:
1、選用抗TMV的品種。
2、發(fā)病地區(qū)要及時鏟除苦苣菜、野大麗花及田間雜草。
3、辣椒苗期和定植后要注意防治媒介昆蟲—薊馬,由于薊馬獲毒后需經(jīng)一定時間傳毒,因此使用殺蟲劑治蟲防病有效,噴藥時最好噴到莖基部把生活在根際部的蛹殺滅效果更好。梅雨季節(jié)前用藥1—2次,以后薊馬增多,隔10天左右1次以消滅媒介昆蟲。
4、輔之以噴灑7.5%菌毒嗎啉胍(克毒靈)水劑600—8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400倍液、3.95%三大唑核苷銅鋅(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700倍液、10%寶立豐病毒立滅,每支對水10-15kg,83增抗劑100倍液、1.5%三十烷醇硫酸銅十二烷基硫酸鈉(植病靈)乳劑600—800倍液對辣椒病毒病防治效果好,且有刺激生長的作用。此外也可選用弱毒疫苗N14和衛(wèi)星核糖核酸S52對TMV、CMV及符合侵染的有效。
辣椒根腐病防治:
1、因地制宜種植早熟品種。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shù),用保得生物肥或5406菌肥作基肥,有降低發(fā)病的作用。
2、實行與豆科、禾本科作物進行3-5年輪作。
3、選用無病種子,做到從無病果實上采種。如種子帶菌,應(yīng)對種子進行處理:溫湯浸種用55℃溫水浸種5分鐘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卻,然后催芽播種,也可先將種子在冷水中預(yù)浸6-15小時,然后引入1%硫酸銅溶液中浸5分鐘,取出后拌以適量的消石灰,再行播種。
4、在定植前用10mg/kg的ABT4號生根粉溶液浸泡辣椒根系,然后定植
5、定植后溫度控制在20—30℃、地溫25℃、濕度不高于90%。使幼苗茁壯成長。
6、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或澆灌50%甲基硫菌靈硫酸懸浮劑800倍液或2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溶性粉劑400倍液、50%溴氯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混殺硫膠懸劑500倍液,667㎡噴對好的藥液50L,隔10天左右1次,連續(xù)2-3次。此外,施用植物動力2003營養(yǎng)液每毫升原液對水1kg,對防治根腐病,抗寒、增產(chǎn)有效。
辣椒黑斑病防治:
1、與非辣椒、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
2、平整土地,北方宜采用垅作,南方采用高廂深溝栽植。雨后及時排水,防止積水,避免大水漫灌。
3、種子消毒,播前用種子重量0.3%的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或5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拌種。
4、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或及時深翻。
5、發(fā)病初期噴灑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世高)15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700倍液、1:1:200倍式波爾多液或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或硫酸鏈霉素3000倍液、47%春王銅(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辣椒黑霉病防治:
1、結(jié)合防治炭疽病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磺酸鹽(溶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兼治。病情嚴重時,也可單獨噴灑75%百菌清(達科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辣椒枯萎病防治:
1、因地制宜選用抗枯萎病的品種。
2、重病地實行水旱輪作2-3年,不便輪作的可覆塑料膜進行熱力消毒土壤,施用酵菌素漚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機復(fù)合肥,減少化肥施用量。
3、加強檢查及時拔除病株,淋灑2%嘧啶核苷酸類抗菌素(農(nóng)抗120)水劑150-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混合氨基酸銅水劑300倍液,每穴噴淋對好的藥液0.3-0.5kg,隔7天一次,共2-3次。
辣椒葉霉病防治:
1、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2、栽植密度應(yīng)適宜,雨后及時排水,注意降低田間濕度。
3、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3%多氧清水劑800倍液或10%惡醚唑(世高)2000倍液或47%春王銅(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700倍液、40%氟硅唑(福星)乳油5000倍液、65%多果定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60—65L,隔10天左右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辣椒斑枯病防治:
1、苗床用新土或兩年內(nèi)未種過茄科蔬菜的陽畦或地塊育苗,定植田實行3—4年輪作。
2、從無病株上留種,并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取出晾干催芽播種。
3、選用抗病品種。
4、高畦栽培,適當(dāng)密植,注意田間排水降濕。
5、加強田間管理,合理用肥,增施磷鉀肥,噴施多效好4000倍液或1.4%復(fù)硝鈉水劑6000—8000倍液,可提高抗病力;避免種植過密,保持田間通風(fēng)透光及地面干燥;采收后把病殘物深埋或燒毀。
6、發(fā)病初期噴灑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20%二氯異氰尿酸鈉(菜菌清)可溶性粉劑400倍液、80%代森錳鋅(新萬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達科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百硫懸浮劑或50%多果定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7%高脂膜乳劑80—1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視病情連續(xù)防治2—3次。
辣椒菌核病防治:
1、選用無病種子及進行種子處理。從無病株上采種,如種子中混有菌核及病殘體,播前用10%鹽水浸種,再用清水沖洗后播種。
2、輪作、深耕及土壤處理。有條件的可與水稻、禾本科作物輪作;收貨后馬上進行深耕,把大部分菌核埋在3cm一下;在子囊盤出土盛期中耕,后灌水覆地膜閉棚升溫,利用高溫殺死部分菌核。
3、勤松土、除草、摘除老葉及病殘株。從初花期開始,堅持進行數(shù)次。
4、覆蓋地膜,合理施肥。利用地膜阻擋子囊盤出土,要求鋪嚴。此外要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有條件的可鋪蓋沙泥,阻隔病菌。
5、重點抓生態(tài)防治,必要時噴灑50%乙烯菌核利(農(nóng)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35%菌核光懸浮劑(多菌靈硫磺鹽)700倍液、50%多·霉威(多菌靈加乙霉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5%甲硫·霉威(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60L,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辣椒軟腐病防治:
1、實行與非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
2、及時清潔田園,尤其要把病果清除帶出田外燒毀或深埋。
3、培育壯苗,適時定植,合理密植。雨季及時排水,尤其下水頭不要積水。
4、保護地栽培要加強放風(fēng),防止棚內(nèi)濕度過高。
5、及時噴灑殺蟲劑防治棉鈴蟲等蛀蟲害蟲。
6、藥劑防治,雨前雨后及時噴灑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干懸浮劑800倍液、47%春王銅(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700倍液、30%堿式硫酸銅(綠得寶)懸浮劑400倍液。
細菌性瘡痂病防治方法
發(fā)病初期噴施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60%DT米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nóng)用鏈霉
辣椒青枯病防治技術(shù)
1、 徹底清潔田園,避免重茬種植。
2、 及時拔除病株,穴內(nèi)及鄰近土壤用20%石灰水消毒;
3、 采用72%農(nóng)用鏈霉素4000倍液或抗菌劑“401”500倍液或DT400倍液灌根。
辣椒細菌性葉斑病防治:
1、與茄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2、棚室栽培時要注意提高棚溫和地溫,避免低溫、高濕條件出現(xiàn)。澆水時要防止水滴濺射,以減少傳播。
3、發(fā)病初期噴灑72%農(nóng)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84%王銅干懸浮劑8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600—800倍液、78%波錳鋅(科博)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50—60L,隔7-10天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1、因地制宜選地選用適合當(dāng)?shù)氐哪偷蜏?、弱光或早熟品種。
2、科學(xué)地確定適合于當(dāng)?shù)氐牟シN期,以滿足辣椒生育適溫20—30℃,適宜地溫25℃的需要。既要考慮到棚溫是否符合要求,也要考慮到地溫是否能達到18℃以上,生長季節(jié)能否躲過高溫危害等問題。為防止低溫造成的危害和太陽直接照射帶來的危害,通過管理使其達到辣椒生長發(fā)育對溫度、濕度的要求,尤其是地溫往往更突出,防止徒長或朽住不長。
3、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添加馬糞等釀熱物的有機肥或綠豐生物肥50—80kg/667㎡,根據(jù)苗情施好促秧肥、攻果肥、返秧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shù),防止生長后期脫肥。
4、注意防治瘡痂病、炭疽病、病毒病、煙青蟲和茶黃螨等病蟲危害。
5、采用地膜覆蓋的,進入高溫季節(jié)可破膜,防止土溫過高,提倡使用遮陽網(wǎng)覆蓋。
6、合理噴施液肥或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必要時用惠滿豐液肥每667㎡450ml,對水稀釋400倍或云大-120植物生產(chǎn)調(diào)節(jié)劑3000倍液或植物動力2003每毫升對水1kg,連續(xù)用2—3次。此外提倡施用10%寶利豐辣椒寶或果實防落素每支對水10—15kg,葉面噴灑或400倍液灌根。也可噴灑三落停。
7、適時采摘,當(dāng)果實由淡黃色轉(zhuǎn)青色時即應(yīng)采摘。
8、疏枝摘心,進入立秋前一次疏去老枝、弱枝、病蟲枝,并結(jié)合疏枝增施一次速效肥,以恢復(fù)生機,促進分枝和花芽形成后再結(jié)果,防止早衰。
辣椒低溫冷害和凍害防治:
1、選用早熟或耐低溫的品種。
2、育苗期處在全年氣溫最低的12月至翌年2月的地區(qū),一定要強調(diào)科學(xué)地適時播種、移植,這是最基本、重要的積極防凍措施。
3、苗床和定植地要采用分層施肥法,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機肥或添加馬糞等釀熱物,以保持土壤疏松和地溫提高,采用配方施肥技術(shù),施用完全肥料或復(fù)合肥、促豐寶、惠滿豐液肥等,不要偏施氮肥,以增強幼苗抗凍能力,培育壯苗。
4、采用熱水循環(huán)溫床法育苗,在被風(fēng)向陽或日光塑料溫室中間挖一育苗畦,深25cm,在畦兩頭隔10cm插一木橛,按照鋪地?zé)峋€的方法,在木橛上纏繞塑料軟管,軟管直徑1cm左右,內(nèi)徑大于0.2cm,外壁厚0.18—0.2cm,將軟管兩頭伸出畦外各50cm,高于畦面端為進水口,要高出熱水器1.5m,低于畦面端為排水口,邊側(cè)為回水口,軟管上鋪育苗營養(yǎng)土20cm用開水灌畦,1次灌透,當(dāng)?shù)販胤€(wěn)定在35℃時開始播已催好芽的種子,覆土約1cm,再覆地膜及高為40cm的小拱棚。當(dāng)?shù)販亟抵?0℃以下時,開始從進水口加熱水補溫,也可連接蜂窩煤球爐或其他熱源制成熱水循環(huán)器效果更好,出苗后降溫以利幼苗茁壯成長,這樣做發(fā)病少,出苗快。
5、采用雙層膜或三層膜覆蓋,要注意提高苗床或棚室地溫,地溫要穩(wěn)定在13℃以上,防止落葉、落花和落果。
6、地溫鍛煉,適期蹲苗。當(dāng)外界氣溫達到17℃以上時,應(yīng)提早揭膜鍛煉,辣椒對低溫忍耐力是適應(yīng)過程。生產(chǎn)上要在揭膜前4-5天加強夜間煉苗,只要是晴天,夜間應(yīng)逐漸把膜揭開,由小到大逐漸撤掉。經(jīng)過幾天鍛煉以后葉色變深,葉片變厚,植株含水量降低,束縛水含量提高,過氧化酶活性提高,原生質(zhì)膠體粘性、細胞內(nèi)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的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提高,抗寒性得到明顯提高。
7、辣椒生長點或3—4片真葉受凍時,可以剪掉受凍部分,然后提高地溫,通過加強管理,90%以上的植株都能從節(jié)間長出新的枝蔓,繼續(xù)生長發(fā)育,直至開花結(jié)果,上市期也遲不了多少。
8、生產(chǎn)上遇有寒流或寒潮侵襲,出現(xiàn)大降溫天氣時,要及時增加覆蓋物或加溫,土壤干旱的要澆水,寒流過后要千方百計把棚溫和地溫提高到13℃以上,避免低溫型病害發(fā)生和蔓延,一旦發(fā)生凍害上午要早放風(fēng)、下午晚放風(fēng)、盡量加大放風(fēng)量,以避免升溫過快,使寄主細胞的冰晶慢慢融化成水,并被原生質(zhì)吸收,這樣就能大大減輕受凍的程度。
9、貯運中或貯藏窖中的辣椒果實受凍,宜采用變溫及緩慢間歇加溫處理,也會使冷害癥狀恢復(fù),或冷害癥狀延緩出現(xiàn)。
10、幼苗移栽成活后,根據(jù)幼苗的生長情況噴施10mg/kg-20mg/kg的多效唑溶液或云大—120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蕓臺速內(nèi)酯)3000—4000倍液,或1.8%愛多收液劑6000倍液,可增加抵抗力。此外也可施用富爾655液肥。
辣椒畸形果防治:
1、 做到適溫管理,白天控制在23—30℃,夜溫應(yīng)不低于15—18℃,地溫保持在20℃左右,培育發(fā)育良好的花,以便促其授粉和受精。
2、 加強肥水管理。使植株同化作用旺盛,必要時可增施磷肥,座果后噴灑0.1%磷酸二氫鉀溶液或促豐寶液肥Ⅱ號600—800倍液,促植株群體健壯生長,變形果明顯減少。
辣椒日灼防治:
1、因地制宜選用早熟或耐熱品種。
2、采用遮陽網(wǎng)覆蓋,避開太陽光直接照射。
3、在高溫季節(jié)或高溫條件下,要適時灌溉補充土壤水分,使植株水分循環(huán)處在正常狀態(tài),防止植株體溫升高,以免發(fā)生日灼和葉燒。
4、合理密植,盡量采用南北壟,使莖葉相互掩蔽,使果實少受陽光直接照射。
5、育苗畦或棚室及時放風(fēng)降溫。
6、發(fā)生葉燒的棚室要加強肥水管理,以促植株正常發(fā)育。
7、必要時噴灑云大—120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3000倍液或惠滿豐液肥,667m2450-600ml,稀釋400—500倍液或促豐寶活性液肥Ⅱ型600—800倍液、或保得生物肥、宇航牌多元素葉面肥,隔7天1次,共噴3—4次。
辣椒缺素癥防治:
1、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生物有機復(fù)合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shù)。為避免缺氮基肥要施足,此外也可施用綠豐生物肥50—80kg/667㎡,溫度低時,施用硝態(tài)氮化肥效果好。生產(chǎn)上測定缺氮否,應(yīng)在初、盛果期前1周,取10cm土層內(nèi)圖樣,測其速效氮含量,當(dāng)土壤中每缺1mg/kg速效氮時,應(yīng)補施尿素0.5kg或碳銨1.25kg,生產(chǎn)上發(fā)現(xiàn)缺氮時可立即埋施發(fā)酵好的人糞稀,也可將碳酸氫銨或尿素等混入10—15倍的腐熟有機肥中施于植株二側(cè)后覆土,澆水,應(yīng)急時也可在葉面上噴灑0.2%碳酸氫銨。
2、缺磷 :育苗期及定植期要注意施足磷肥,培養(yǎng)土中要求有P2O51000—1500mg,在番茄定植前測定,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應(yīng)達到40mg/kg,如不足,缺多少補多少,土壤中每缺1mg/kg速效磷,則應(yīng)補過磷酸鈣2.5kg。此外,也可葉面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或0.5%—1%過磷酸鈣水溶液。
3、缺鉀: 在多施有機肥基礎(chǔ)上,施足鉀肥,可從兩側(cè)開溝施入硫酸鉀、草木灰、施后覆土,也可葉面噴灑0.2%—0.3%磷酸二氫鉀或1%草木灰浸出液。
4、缺硼:葉面噴灑0.1%—0.2%硼砂水溶液,隔5—7天1次,共2—3次。
5、缺鐵:可噴灑0.5%—1%硫酸亞鐵溶液1次或2次。
6、缺錳:葉面噴灑1%硫酸錳水溶液1—2次。
7、缺鎂:首先注意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碧泉有機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質(zhì),使土壤保持中性,必要時亦可施用石灰進行調(diào)節(jié)避免土壤偏酸或偏堿。采用配方施肥技術(shù),做到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必要時測定土壤中鎂的含量,當(dāng)鎂不足時,施用含鎂的完全肥料,應(yīng)急時,可在葉面噴灑1%-2%硫酸鎂水溶液,隔2天1次,每周噴3—4次。此外要加強棚室溫濕度管理,前期尤其要注意提高棚溫,地溫要保持在16℃以上,灌水最好采用滴灌或噴灌,適當(dāng)控制澆水,嚴防大水漫灌,促進根系生長發(fā)育。
8、缺硫時:施用硫酸銨等含硫的肥料。
9、缺鈣時:要根據(jù)土壤診斷,施用適量石灰,應(yīng)急時葉面噴灑0.3%-0.5%氯化鈣水溶液,每3—4天1次,共2—3次。此外,還可施用惠滿豐液肥,每667㎡用量為450ml,稀釋400倍液,噴葉3次即可,也可噴施綠風(fēng)95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600倍液或云大—120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蕓苔素內(nèi)酯)3000倍液或1.8%愛多收液劑6000倍液。